中国使用whatsapp的人多吗
原来,李阿姨称自己的38万的积蓄已经拿去买“理财保险”了,并拿出一份2024年签署的寿险合同,合同纸张摸着厚实、印章鲜红,条款也写得滴水不漏,乍一看挑不出毛病,但眼尖的宫先生却发现,
事情还要从2018年说起,李阿姨在银行办理业务时,经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保险,就此结识了徐航(化名)。那时的徐航确实是一名保险业务员,他西装革履,说起保险条款也头头是道,还贴心地帮李阿姨分析家庭情况,推荐 “最合适” 的产品,任谁看都是个专业靠谱的保险精英。
不仅能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,平时在日常生活中,徐航也是隔三岔五就给李阿姨打电话嘘寒问暖,逢年过节更是提着礼品上门,甚至比自家晚辈还要孝顺,小恩小惠、情绪价值统统拉满,连徐航自己事后也“骄傲”地表示:“我可以这么说,我比真正的保险业务员做得还好”。
徐航精心伪造了逼真的保险合同,向李阿姨推销年化5%的 “高收益理财保险”,还拍着胸脯保证:“阿姨,这可比银行利息高多了,随存随取,安全得很!”
她彻底卸下防备,陆续把38万积蓄都投了进去。直到宫先生发现端倪,要求退钱,徐航却开始找各种借口拖延,今天说公司流程慢,明天说资金周转不开,最后干脆电话不接、信息不回。
徐航离职前从公司获取大量老年客户信息,他深知老年人手头有积蓄,又缺乏金融知识和防骗意识,便专挑这类人群下手。他用同样的手段对8位老人实施诈骗,涉案金额高达1100多万!
骗来的钱被徐航拿去投资创业,一会儿搞线上修车,一会儿投身新能源,可他既没有专业知识,也没有经营头脑,项目接连失败,钱打了水漂。为了填补窟窿,他只能拆东墙补西墙,不断寻找新的受害者,直到再也瞒不住。
那些被骗的老人们有的天天以泪洗面,有的整夜失眠,他们怎么也想不通,那个嘴甜贴心的 “小徐”怎么就成了骗子!
此外,老年朋友更要多和子女商量,别轻信陌生人的承诺!也希望保险公司加强离职人员管理,完善客户信息保密机制,别让骗子有机可乘!
最近,浦东新区莲中路250弄的居民通过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求助称,小区11号楼有位九旬老人每天凌晨五六点就开始对着窗外喊叫,已经持续了两年多。
张女士2年前搬到小区后发现,对面11号楼有一位九旬老太,每天早上四五点开始,就会不定时朝着窗外叫骂三、四次,每次一个半小时,中气十足。
声音非常大,我们的楼洞就像一个回音器一样,一旦扩音就非常可怕。特别是到凌晨左右,她是5点左右喊,我们都会被喊醒。她表达的是一些比较本地化的骂人脏话,说偷她东西,别人不尊老爱幼这种话语都会有。这可能是她宣泄的情绪,持续性比较长,声音比较尖锐,很刺耳的。
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,邻居们起初都抱着宽容的态度。但每天4、5点就被“骂醒”,这也让大家不堪忍受。
我和儿子就住在老人面对的一楼二楼,去年我心脏出问题也动了手术,她每天早上真的把我们吵得没法休息,附近这几幢楼的居民都受到了影响。
坊记从属地居委了解到,这位老太太已是94岁高龄,有两个儿子,虽然自己独居,但大儿子就住在老人隔壁。
居委工作人员称,老人已在小区内居住了20多年,5年前老爱人突然去世,2年前开始有此症状。起初大家怀疑老人发生了脑部病变,不过社工与其对话,老人语言逻辑清楚,且平日生活也能自理,最近的一份体检报告也证实了老人并无精神问题。
大儿子也是70多岁了,现在的老年人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,他平时也会出去旅游,下午的时候会出去打麻将,所以早上或者下午发生这种情况。
我们会尽量建议她走出家门,参加社区的活动中国使用whatsapp的人多吗,来宣泄自己的情绪。像重阳节我会上门送重阳糕的时候我会和阿姨进行攀谈,也会关心她的生活,同时也会告诉她不要去做这种事情,还会把她领下楼让她去门口坐一会儿,和老伙伴聊聊天。
好在,好消息传来,老人的儿子带母亲前往多家养老院实地体验,看到有老伙伴共同入住,老人最终打消了顾虑,于上周五顺利入住养老院。